1983年:第一個整車合資企業誕生
1983年5月5日,北京汽車制造廠和美國汽車公司的代表在“經營協議書”與“合資章程”上簽字,中國第一家整車合資企業將在首都誕生。1983年6月1日,外經貿部批準了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合資經營總合同和章程,合資公司正式成立。AMC持有合資公司31.35%的股份。中方北汽持有合資公司68.65%股份?!〉谝患艺嚭腺Y企業落戶在北京——對于搞“合資企業”這種新事物,北汽的規模相對適中,太小了不具示范意義,太大了風險承受不起。
1987年:明確三大基地布局
1987年8月12日,國務院相關部門負責人齊聚北戴河,在會議上最終明確了在中國建設三個大型轎車基地的決策,并將轎車工業定點為上海、一汽、二汽三家。中國轎車工業最早的布局,業內俗稱的“三大三小”從此形成。這次會議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走出了“中國要不要發展轎車工業”這樣一個漩渦,明確了發展轎車工業這一決策,并對以后轎車國產化,提升轎車工業的地位具有深遠戰略意義。這次會議之后,發展轎車工業終于成為名正言順的事情。
1988年:引進奧迪100
1988年5月17日,一汽與德國大眾汽車簽署了奧迪轎車的技術轉讓協議。而此前兩年,一汽已經以進口散件組裝的方式試裝100輛奧迪100轎車。中國企業此時真正意義批量生產國際標準高檔轎車。同時,奧迪100轎車也成為那時期領導干部的新一代專車。正因這一特殊背景,奧迪被國人打上“官車”烙印,使其成為所有高檔車中一個特殊“種類”。另一方面,奧迪100的引進也成為通過合資振興自主品牌的一種方法,如紅旗品牌的激活。
“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爭論是否發展轎車項目到如今的轎車消費占據汽車市場7成,從“三大三小”布局到上汽南汽合并、自主品牌崛起,中國汽車工業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從為換外匯尋求外方合作,到消化吸收技術再創新完成自主建設,樹立自主品牌,中國汽車工業開放合作的目的也出現了不小的調整。
所有這一切都發生在短短三十年間。而我們還原的每一個歷史事件,都對中國汽車工業這三十年產生了巨大影響,有些甚至還會再影響三十年?!?
1978年 “合資經營可以辦”
核心提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七字批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奠定了未來30年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道路。
1978年10月,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董事長親自率領代表團來華訪問第二汽車制造廠,在雙方探討重型卡車技術引進項目時,建議中國最好采用“中外合資”的形式來經營項目,鄧小平在相關簡報中建議搞合資經營的內容旁邊,批上了“合資經營可以辦”。
因此當美國人提出“把大家的錢放在一起,要賺一起賺,要賠一起賠”的思路時,剛剛度過十年浩劫的中國人不能甚至不敢去理解這種與資本家“聯姻”的經營模式。
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七字批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不僅奠定了未來30年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道路,更為中國改革開放沖破思想“禁區”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1983年 第一個整車合資企業誕生
核心提示:1983年5月5日,北京汽車制造廠和美國汽車公司的代表在“經營協議書”與“合資章程”上簽字,中國第一家整車合資企業將在首都誕生。
1983年6月1日,外經貿部批準了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合資經營總合同和章程,合資公司正式成立。AMC持有合資公司31.35%的股份。中方北汽持有合資公司68.65%股份。
第一家整車合資企業落戶在北京———對于搞“合資企業”這種新事物,北汽的規模相對適中,太小了不具示范意義,太大了風險承受不起。
1985年 上海大眾成立
核心提示:國內第一個轎車合資企業誕生,標志著中國的現代化轎車工業的開端。
1985年3月,經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拍板的國內首個轎車合資企業———上海大眾正式成立。
當時規定,中德雙方投資比例分別為: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50%,德國大眾汽車集團40%、大眾汽車投資有限公司10%。而這種50∶50的合資規定一直延續到今天。
曾經為那段歷史見證者和親歷者的上海大眾公司原總經理王榮鈞對記者說,上海大眾的誕生,標志著中國汽車工業結束了“閉門造車”低水平徘徊的歷史,開辟了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加快發展的道路。20多年的發展中經過各方多次追加投資,公司的注冊資本從最初的1.6億元人民幣增加到106億元人民幣。
1986年汽車制造業成重要支柱產業
核心提示:“七五”計劃為未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道路做出了注解
1986年3月25日至4月12日,六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劃》,“汽車制造業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被寫入“七五”計劃。
在這次會議之前,中國汽車工業已通過對外接觸認識到我國汽車工業現狀與國外先進水平間的巨大差距。而在國內汽車需求增加的刺激下,如果不實施集中,散、亂、小的汽車工業布局將會蔓延。
1987年 明確三大基地布局
核心提示:中國轎車工業最早的布局,業內俗稱的“三大三小”從此形成。
1987年8月12日,國務院相關部門負責人齊聚北戴河,在會議上最終明確了在中國建設三個大型轎車基地的決策,并將轎車工業定點為上海、一汽、二汽三家。
這次會議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走出了“中國要不要發展轎車工業”這樣一個漩渦,明確了發展轎車工業這一決策,并對以后轎車國產化,提升轎車工業的地位具有深遠戰略意義。這次會議之后,發展轎車工業終于成為名正言順的事情。
1988年 引進奧迪100
核心提示:20年前當中德雙方簽署奧迪100技術轉讓協議的那一刻,“一汽奧迪100”深刻影響了中國轎車市場甚至轎車工業。
1988年5月17日,一汽與德國大眾汽車簽署了奧迪轎車的技術轉讓協議。而此前兩年,一汽已經以進口散件組裝的方式試裝100輛奧迪100轎車。
中國企業此時真正意義批量生產國際標準高檔轎車。同時,奧迪100轎車也成為那時期領導干部的新一代專車。正因這一特殊背景,奧迪被國人打上“官車”烙印,使其成為所有高檔車中一個特殊“種類”。另一方面,奧迪100引進也成為通過合資振興自主品牌的一種方法。一汽希望通過全散件組裝、半散件組裝到實現國產化,最終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路子,振興紅旗品牌。
到1996年,一汽奧迪的國產化率達到90%,其中50%以上是自制件,同年,在奧迪100基礎上搭載克萊斯勒488發動機的“小紅旗”下線,塵封已久的紅旗品牌終被復活。
1991年 一汽大眾成立
核心提示:1989年11月,一汽總經濟師呂福源領著隊伍去和大眾進行商務談判,大眾終于在狼堡決定,將CKD價格降到500馬克,合資有了實質性進展。
1991年2月8日,一汽大眾有限公司在長春成立,投資42億元,中德雙方持股比例為6:4。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最大的汽車合資企業誕生。
一汽集團目前代管對外宣傳的相關負責人回憶起當年情景時說:“‘全心全意支持合資企業’是一汽大眾合資公司成立之初,整個集團的一致口號?!币黄蟊姷谝蝗慰偨浝砹指覟榇饲敖榻B,一汽搞轎車總體思路是在1987年十堰會議上決定的:首先從3萬輛奧迪項目入手,解決公務用車;再從上而下,建設一個上規模的普及型轎車廠?!爱斈?,大眾提議在新廠區上建一個現代化的廠。但一汽當時經濟上的困難很大。另外,國家也不會審批超過一定數額的融資。1989年,我們決定購買威斯摩蘭設備,以此把投資降下來?!?
1990年11月20日,一汽和德國大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簽署了15萬輛轎車的合資合同。
1991年上海牌轎車停產
核心提示:1991年,上海牌轎車停產,中國轎車工業在合資車型的擠壓下暫別“自主產品”。不過,在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后,如今的上海汽車將再次回到“自主時代”。
2007年上海國際車展上,上汽集團董事長胡茂元宣布,停產了16年的上海牌轎車在上汽自主研發的第一款燃料電池轎車身上重生。
作為經歷過這段歷史瞬間的上海大眾三廠原廠長陳文達說,這種很感人的場面很難忘記,就像許多人難以忘卻1991年11月25日上海牌轎車停產的那一幕一樣?!安簧俟と寺動崗氖袇^趕到安亭,爭相與最后一輛上海牌轎車合影,最后一輛披紅掛彩的上海牌轎車緩緩下線,有人眼里還泛起了淚花?!?
終于在16年后的2007年上海車展上,上海牌汽車這款凝聚著太多國人感情的中國轎車涅槃重生,如今再次崇尚“自主”的上汽更是有了像榮威、名爵等這樣更加進步的車型。
1997年廣州標致停產清算
核心提示:廣州標致的失敗是一個悲劇,使中國汽車“三小”格局被改變,但中國轎車工業發展并未止步,標致也在2003年卷土重來,并在中國順利發展。
1997年,成立12年的廣州標致宣告破產,標致汽車撤離廣州。本田汽車以1美元價格買斷標致在廣州標致的所有股份和債務。
廣州標致的失敗源于當時標致對中國汽車發展前景缺乏信心。標致505在法國本土早已屬淘汰車型,中方曾經希望標致引進新一代產品但遭拒絕。此外,標致汽車在與廣州汽車合資前已存在嚴重危機,與廣州汽車的合資只是為了緩解其部分壓力,因而標致在國產化方面并無積極態度,使得廣州標致的零部件長期依賴進口,生產成本過高,車價居高不下,嚴重影響標致505的銷量。
1999年 奇瑞風云下線
核心提示:第一輛奇瑞下線距離生產工廠平整土地開始建設,不過2年多的時間。
1999年12月18日,安徽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一輛奇瑞白色轎車頭頂大紅花慢慢穿過干冰營造的煙霧,停在紅地毯鋪就的展臺上。
當時受到“三大三小”布局思路影響以及中國汽車工業暴露出的“散、亂、差”問題,國家對地方轎車項目的上馬進行嚴格的控制,因此,在奇瑞汽車建設時一切都是低調運行,對外只稱作“安徽汽車零部件工業公司”。
下線后的奇瑞轎車只能在安徽省內和其他幾個城市“悄悄賣”,但隨后公安部的一紙禁止各地給奇瑞車上牌的禁令,令形勢幾乎無法挽回?!百u不出去生產線也不能停,否則供貨商不會再與你合作,我感覺人已經在崩潰的邊緣了?!碑斈曦撠熶N售工作的金弋波說。直到奇瑞將注冊資本的20%劃轉給上汽集團后,才在2001年1月以“上汽奇瑞”的名稱加入到國內轎車市場中來。
盡管此時已是中國汽車改革開放的第23個年頭,但對于自主品牌企業來說,做轎車的大門才剛剛打開。
2000年 國家鼓勵汽車進入家庭
核心提示:2000年德國提倡每個家庭有一輛車,很多中國人覺得是天方夜譚。
2000年10月,十五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
2000年初,知名戰略咨詢公司麥肯錫關于中國車市發展趨勢的研討會認為,中國仍是以公務購車為主的市場?!爱敃r全世界沒有一家企業專門為中國市場、尤其是中國老百姓設計一款轎車?!鄙虾Mㄓ酶笨偨浝韺O曉東說?!暗聡偨y接受采訪時提倡德國每個家庭有一輛車,很多中國人覺得是天方夜譚?!逼嚪治鰩熧Z新光表示,當時部分專家提出大城市不利于發展私人汽車,而國家發改委2000年的調查也顯示:2015年后中國才會出現大量私人購車。
形形色色的反對聲都不足以阻擋歷史車輪的前進,2000年10月的十五計劃為私車消費開啟綠燈后,面向私人消費的汽車品種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市場。
2001年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
核心提示:加入世貿組織后,“狼來了”的情景并沒有出現,進口汽車對我國汽車市場的沖擊并不明顯,汽車行業不僅沒有被逐年增大投資的外國同行所嚇倒,反而是生存能力在加強。
2001年12月11日, 我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汽車市場隨之逐步開放。從2002年1月1日起,國家七次下調汽車進口關稅,整車關稅從2001年的70%和80%,最終降到2006年7月1日的25%。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經過努力中國汽車產業爭取到3年過渡期,即從2002年至2004年繼續實行汽車進口的配額許可證管理,汽車及其關鍵件進口配額在2000年60億美元的基礎上每年遞增15%。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有關部門對汽車整車進口采取了積極的引導措施,避免了整車的過度增長,同時促使進口汽車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使進口汽車成為國內汽車市場有益的補充。同時提出了有序競爭、優化結構、保證滿足國內生產需要的思路,有效化解了加入世貿組織可能對我國汽車工業的沖擊。
此外,中國汽車開始大舉對外開放,長期受到抑制的汽車消費出現“井噴”行情,私人消費成為汽車市場主體。
2002年我國汽車產量破300萬輛
核心提示:汽車行業井噴業績并沒有引起國家汽車工業發展主管部門的興奮,反倒充斥著一股濃厚的憂慮情緒。國家發改委認為,指導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近10年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已經名存實亡”。
2002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突破325萬輛和324萬輛,同比增長分別達38%和37%,其中轎車109萬輛,同比增長55%。
同年,發改委指責汽車行業規模小、布局散、自主開發能力弱、沒有自主品牌的矛盾非常突出,對目前汽車產業不能自主的混亂局面和模糊方向表示不滿。于是,適應新形勢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呼之欲出。其中,鼓勵轎車進入家庭成為制定新政策前呼聲最高的一環,有分析人士表示,國家和政府應出臺有力的具體措施切實推進轎車進入家庭,但在新產業政策征求意見稿中鼓勵轎車進入家庭的具體措施不多,力度也不是很大。
2003年 東風“遷都”武漢
核心提示:“遷都”武漢讓身處深山30年的東風汽車終于走出了大山,而走出大山、走向國際一直就是時任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苗圩的目標。
2003年9月28日,東風汽車公司從十堰“遷都”武漢,這一歷經11年的艱苦醞釀終于成行。東風總部落戶位于漢陽沌口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遷都”武漢,使得東風汽車公司在物流、人才和資源方面獲得更為便利的條件,并有利于自身汽車資源的整合。隨后,東風有限也將總部從十堰遷往武漢,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汽車工業的競爭格局,也在改寫武漢、乃至華中地區的經濟歷史。
在“遷都”武漢前后,東風與多家外資汽車廠商建立和擴大合作。東風公司與法國PSA集團決定擴大合作,引入標致品牌;東風收編了江蘇悅達起亞,并與雷諾-日產集團的戰略合作也正在醞釀之中。而遷都武漢,也成為東風公司從商用車領導者到轎車領域地位迅速提升的契機。
2003年 長城汽車香港上市
核心提示:2003年12月,內地民營長城汽車以H股形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成功,當年底的“胡潤版”中國內地百富榜上,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魏建軍位居第83位。
2003年12月15日,長城汽車在港以13.3元高價發行1.14億股新股,集資15億元。之后,承銷商法國巴黎百富勤全面行使超額配股權,額外發行1710萬股新股,每股作價13.3元,再度集資2.2743億元,長城汽車上市集資總額達到17億多。
“民營”、“最大的皮卡生產企業”、“上市公司”,這些傳統思維中無法互相連接的詞匯因長城汽車集合在了一起。魏建軍在1990年承包下保定市南大園鄉的虧損企業長城工業公司,并任總經理。1998年,長城汽車完成了由承包經營到股東經營的轉換,此時的長城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已經是國內皮卡汽車銷量冠軍企業,而2003年完成上市時,剛進軍SUV領域不久的長城,已經是細分市場的銷量冠軍?!巴ㄟ^上市,長城汽車成為一個更加規范的企業。同時企業在公眾中的知名度進一步提高?!痹摴究偛猛貘P英認為。
2004年 新《汽車產業政策》頒布實施
核心提示:與1994版政策相比,新產業政策是適應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新形勢的規劃,內容更加細化和具體。在準入、研發管理、投資、宏觀調控目標等方面,都有明確的要求。
2004年6月1日《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正式實施,實施10年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壽終正寢。與1994版政策相比,新政策提出了品牌戰略,鼓勵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鼓勵兼并重組,促進國內汽車企業集團做大做強,同時引導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和新型燃料汽車。
新政策首次將汽車工業產業政策與汽車消費政策合二為一,提出“培育以私人消費為主體的汽車市場。新《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第一條是這樣表述的,通過本政策的實施,使我國汽車產業在2010年前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新政策的頒布實施,有利于推進汽車產業組織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提升國內汽車生產企業的產品品牌和自主開發能力;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國產汽車銷售和服務體系,促進中國汽車生產企業適應國內外市場競爭的需要;有利于加快推進汽車產品法制化管理進程,保障汽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2004年 實施汽車召回政策
核心提示:2004年10月,《缺陷汽車召回管理規定》開始實施。在汽車召回法規實施的4年多時間里,涉及車輛約170萬輛,這些問題車的召回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消費者的安全。
《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于2004年3月15日發布,同年10月1日正式實施。到如今,汽車召回法規在我國已經實施了4年多。上周,國家質檢總局又發布了3個召回報告,共召回汽車10萬余輛。
中國質量協會用戶委員會汽車投訴部總監吳潔認為,由于有了召回法規,汽車市場得到進一步完善,消費者權益進一步受到了保護。過去跨國汽車巨頭很少在中國汽車市場召回,現在各大品牌主動召回不斷,很多理智的廠家能做到與國際召回同步在中國市場召回。而且奇瑞等自主品牌汽車也能積極主動召回,體現了自主品牌國際化進程中,在質量監督體系和誠信意識上的巨大進步。
由于隨著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和轎車進入家庭,汽車質量、維修服務糾紛和由于汽車產品缺陷造成的傷害仍然大量存在,召回法規目前還不健全。
2006年北京吉普升級
核心提示:對于國人而言,生產了多年的切諾基要被奔馳替代,高檔車市場上的三大名牌已經全部落戶中國。
2005年8月8日,北京奔馳-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宣布正式成立。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出資占注冊資本的50%,戴姆勒·克萊斯勒一方出資占注冊資本的50%。
2004年12月6日,北京奔馳-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新工廠奠基儀式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廠址舉行,北京市主要領導出席了奠基儀式。同時到場的還有時任德國總理的施羅德。對于一家合資企業的奠基儀式而言,這樣規格的領導陣容十分罕見。而它所不同之處就在于,這里是中國汽車整車合資企業“第一家”,同時這里也承載了北京發展現代制造業的雄心與夢想?!八贡本┢嚬I的發展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峰?!睍r任北汽控股董事長的安慶衡這樣理解。
2007年上汽南汽合并
核心提示:上汽與南汽兩大汽車集團合并,榮威、名爵這對同根而生的“孿生兄弟”開始“合二為一”結束內耗。同時,也為上汽和南汽發展提供了機遇。
2007年12月26日,在經歷8個月的艱難談判后,上海汽車集團與南京汽車集團的掌舵人終于“握手言合”,雙方在國資委和國家發改委的雙重推手下簽署全面合作協議。
這是中國汽車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產業整合,也是舊“三大三小”格局的第一次突破,同時還是長三角跨地區大型國企的首次兼并重組。在南汽的“全身幫助”之后,上汽終于如愿成為一個年產銷汽車近200萬輛的國內汽車“超級航母”,從而全面超越一汽和東風,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汽車集團。南汽董事長表示,在這種強強聯合之后,已經全面融入上汽的南汽已經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名爵自主創新能力也躍上了新的臺階。
2008年 廣本自主品牌“理念”發布
核心提示:廣州本田作為國內第一個合資企業自主品牌的先行者,將開創中國汽車合資企業的自主新模式。
2008年4月20日,廣州本田自主品牌“理念”及品牌標識首度發布,并推出一款“理念”SUV概念車,今年11月的廣州車展,“理念”品牌旗下的又一款新車有望亮相。
前廣州本田執行副總經理付守杰表示,“理念”的誕生標志著廣州本田進入雙品牌運營階段。一方面廣州本田將繼續導入“Honda”品牌產品,堅持Honda全球最先進的技術與品質標準;另一方面,廣州本田自主品牌“理念”將整合運用全球最先進的技術,充分考慮中國消費者的價值觀和消費習慣,以“時尚、動感”為設計方向。
2007年7月,由廣州本田獨資的廣州本田汽車研究開發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為中國第一家由合資公司自主投資建設、以獨立法人模式運作的汽車技術研發公司。